元陽縣司法局深入挖掘整合各級法律資源,通過建立社區法律工作室、村綜合調解室等,積極探索推進法治社區(村)建設,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。
元陽縣和馨園社區法律工作室成立以來,聚焦社區居民矛盾糾紛化解,統籌協調法院、檢察院、司法局、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法治力量,構建了由召集人、法律顧問、聯絡員、人民調解員組成的四級聯合調解機制,搭建“線上+線下”法律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群眾矛盾糾紛、法律咨詢等問題,暢通司法便民“最后100米”。今年以來,和馨園社區共化解矛盾糾紛6件次,法律咨詢5件,提供法律援助3件,有效維護了鄰里和諧,讓群眾享受到家門口的法律服務。
以“三下降一扭轉”為工作目標,以法律工作室、鄉村調解室為陣地,以法官、檢察官、律師、調解員等普法力量為紐帶,積極開展普法強基補短板宣傳活動,以法治小課堂、法治小故事等形式持續開展普法宣傳。對典型的婚姻家庭糾紛、鄰里糾紛組織公開調解,進行“以案說法”,達到調解一起糾紛,守護萬家安寧。收集有代表性普法案例,開展“行走的課堂,普法案例分享會”,依托工作室普法資源,把普法課堂搬到田間地頭、街頭巷尾,有效提高群眾法治意識,營造良好法治氛圍。
堅持和發揚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發揮法律工作室召集人帶頭作用,帶動轄區居民參與志愿普法、調解糾紛,培育社區“調解能手”“法律明白人”。聯合政法部門,整合縣、鄉、村三級資源在元陽縣全福莊村建立“合拉調解室”,把全村4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分成21個網格,配備專(兼)職網格員21名,集隱患排查、矛盾化解、便民服務于一體,實現“小網格”撬動“大治理”。組建志愿服務隊伍,實現共治共享。借助調解室進駐的法官、檢察官、律師、警察,發動轄區內老干部、老教師等成立普法、禁毒宣傳、交通安全勸導等志愿服務隊,形成多元參與文明行為促進體系,共同解決社區(鄉村)治理難題,不斷增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合力。截至目前,元陽縣共征集普法志愿者431人,開展普法活動120余場次。
由元陽縣司法局定期開展業務指導和檢查,協助制定法律服務清單和服務標準,打造工作標準流程,加大服務人員培訓力度,確保對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“聽的懂”“接的住”“轉的準”“辦的好”。著力提升基層法律服務現代化,拓展“互聯網+公共法律服務”工作模式,在全縣社區法律工作室、鄉村調解室共計投放“云嶺法務通”法律服務機器人23臺,聘請上海徐匯區律師作為法律顧問,實現基層群眾提需求,線上律師“開方子”,基層干部抓落實,滿足群眾多元化法律需求。針對未成年人、農民工、軍屬等特殊群體,開展送法到家活動,律師到家門口開展法律援助,法官到村里開庭,讓每一位群眾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溫暖。